建筑美学|野性主义

2025-04-25 10:12:06


#野性主义

野性主义,又名“粗野主义”,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,名称源自法语“béton brut”,由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提出,是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勾勒出的一种独特而大胆的超时代美学境界。通过混凝土本身的质感和建筑的结构逻辑,来展现建筑真实感和雕塑感的本质美。


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它对工业化美学的探索,以及它在形式上对传统建筑审美的颠覆,常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在建筑风格的背后,还藏着对社会需求的深刻洞察。



二战后,欧洲百废待兴,人们不仅需要遮风避雨的住所,更需要能承载生活希望的空间。野性主义建筑,便以简洁直接的方式,回应了这种需求。它不追求表面的华丽,而是把重点放在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上,满足了当时对快速建造和经济建造的需求,体现了“形式服从功能”的理念,因而大放异彩。


如勒·柯布西耶,为解决战后重建时期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,而设计建造了马赛公寓。他将住宅视为“居住的机器”,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。马赛公寓正是他以裸露混凝土的方式展现这一理念的杰作,堪称野性主义的开山之作。公寓的建筑结构清晰可见,流露出未经修饰的原始美感。降低了建造成本的同时,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和空间的适应性。



▲野性主义建筑代表:勒·柯布西耶--马赛公寓


近两年,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呈现出增长放缓、分化加剧的特点,同时面临着地缘政治冲突、气候变化、债务问题等多重挑战。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建筑的本质和功能,以及人与建筑、人与社会的关系。野性主义以真实、质朴、不加修饰的美学观念,再次流行。


时代变了,但人们对真实和个性的追求没变。当今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,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表达真实情感和个性的建筑风格。而野性主义恰好提醒我们,在这个装饰过剩的时代,建筑的本质是什么,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。



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对野性主义的美学价值和设计哲学情有独钟,他们热衷于通过这种风格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个性。希望通过材料的真实表现和结构的逻辑性,来实现简洁、直接、有力的设计效果。与那些不满足于传统的装饰风格、追求个性和独特生活方式的人群不谋而合。


然而,野性主义的外观较为粗犷,可能会让人感到冷硬和不适,因此不太适合直接应用于生活化的居住空间。若要将野性主义融入居住空间,需要进行一些改良,使其在保留核心特质的同时,能够满足居住的舒适性和实用性。




野性主义在大户型与小户型中的应用各有侧重。大户型通常以宽敞的空间和裸露的结构元素,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特质;而小户型则更注重空间的利用效率与细节处理,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实现功能与美感的平衡,使居住环境既实用又富有个性。


FS6122

▲FS6122&FS6034


混凝土作为野性主义的核心材质,是空间魅力的有力呈现。在居住空间中,通常会对裸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,使其更加光滑细腻,从而降低粗糙感,同时保留质朴的质感。也可选用质感表现力出色的石材代替混凝土,以更柔和的方式为居住空间增添一份自然与质朴的气息。


▲FS8325


色彩通常以米黄色、灰水泥色和深灰色等中性色调为主,这些颜色与混凝土自然属性相呼应,也更内敛,不会分散观者注意力,让观者的焦点集中在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本身,同时减少视觉冲突,使空间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。


也可加入一些亮色点缀,来增加空间的个性化与灵活性,前提是不破坏整体的简洁和纯粹。


▲FS8138


在空间整体设计中,野性主义还有很多关键的细节处理。例如,选择带有圆润边缘的家具、搭配柔和的灯光设计,来缓解空间的冷硬感。设计大面积的窗户或天窗,让自然光线充分洒入室内,为居住空间增添一份温暖与舒适。或者,采用隐藏式收纳设计、简洁的几何形态,如方形、矩形等,来体现野性主义的简洁和纯粹,保持空间的整洁和美观。


众所周知,法萨石产品具有触手可及的质感,和强有力的个性化表现。石材触感温润,纹理独特,色彩丰富,可以完美地匹配野性主义装修风格。在设计中巧妙运用法萨石,能创造出既真实又温暖、既质朴又现代的个性化艺术居住环境。